跳转至

Prepper的旅行日记:巴尔干半岛不同的生活方式

巴尔干半岛的生存狂旅行日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我刚到这儿就发现,巴尔干半岛的人身材比美国人好太多了。

大家都知道美国很多人肥胖或者超重。
来看些残酷的统计数据:估计有1.6亿美国人要么肥胖要么超重。

近四分之三的美国男性和超过60%的女性肥胖或者超重。
这对美国的儿童来说也是重大挑战——近30%的20岁以下男孩和女孩要么肥胖要么超重,而在1980年这个比例是19%。
(来源)

所以不是“部分”人,而是大部分人。
我也不是针对谁,我自己其实也该减减肥。
但在这儿,很少看到明显超重的人。
而且这肯定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奇特的高蛋白低碳水饮食法。

下面是我注意到的一些生活方式差异,这些可能和这里很少有人明显超重有关。

人们在这里更活跃。
我说的“活跃”不是指他们在健身房举铁或者在附近跑道慢跑。
而是说活动是他们日常的一部分。
他们不是没有汽车——他们有。
但是燃油非常贵,大概每升要9元人民币。
所以如果距离合理的话,巴尔干人就会步行。
他们所认为的“合理距离”和我们的不一样。
在我们这儿“就在拐角处”意味着走大概20分钟到拐角然后再走20分钟。
我真希望我有运动手环,因为我确定我每天至少走了5公里,有些天可能更多。
而且这里的地形也不全是平坦的——巴尔干大部分地区多山。

便利性方面,在美国,商业受不断增加的便利性驱动。
我们有汽车餐厅和送餐披萨。
如果我们住在城市里,可以用Instacart在一小时内让杂货或者忘记的食材送到家门口。
亚马逊能给我们送来我们可能需要的任何东西。
很多商店有应用程序,你可以在上面订东西,开车到店,停车然后发消息说你到了。
还有DoorDash和GrubHub——你甚至不用出门就能吃到一顿美食。

在巴尔干半岛,这些都没有大规模存在。
我在克罗地亚路过一个汉堡王,但不确定有没有汽车通道。
在这里想吃东西的话,你必须停车,走进店里,点餐,然后等着新鲜制作。
这里的面包店被认为是“快餐”,因为食物能马上准备好。
不过不是汉堡薯条,而是有各种各样的面包、椒盐卷饼和肉馅或者奶酪馅的糕点。
甜点在这里似乎没那么重要。

还有,停车很少能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我们去杂货店的时候,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穿过商场走到尽头拿食物。
购物完后,又带着食物穿过商场下两层到我们的停车位。
在美国当然不同,我们把车停在商店门口,如果停车位在排尾还会抱怨。
然后推着装满食物的购物车到车边,卸货,再把购物车放到附近的停车栏。

因为历史城市的老城区早在15世纪就建成了,当时没有考虑停车位,道路也不够宽让汽车通行。
如果你想参观这些区域——相信我,你真的应该去参观——你要在几个街区外停车然后步行。
这些区域只供行人通行,必须步行探索。
我的民宿离老城区很近,步行就能到,在那里我能买到食物、烘焙食品和小饰品,还能感受氛围。

楼梯也是一大挑战。
天呐,楼梯。
我还没看到过电梯(虽然我没进过高楼大厦之类的地方)。
但住四楼没有电梯是很平常的事。
民宿甚至都不提大多数公寓在第几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得拖着行李爬五段长长的楼梯。
也许楼梯没那么长,但当你爬的时候就会想:“天呐,家里的楼梯有这么长吗?”与此同时(如果你像我一样),当你爬到第四组楼梯时气喘吁吁地挣扎着呼吸,而当地朋友还在悠闲地聊天,你还得努力压抑自己的喘息声。
嘿,我可以假装自己像应该的那样超级健康,但我想诚实地讲述这些经历。

对当地人来说这一切都很平常。
他们尽可能多地走路,他们提着90斤的杂货爬楼梯还跳舞,他们总是动个不停。
这对那些行动极度不便或者需要轮椅的人来说可不是个友好的地方。

这里没人遵循特殊饮食。
在美国大部分地方,你随便一挥就能碰到遵循无麸质、无谷物、古食、生酮、乳糖不耐受或者素食饮食的人。
(如果我漏掉了你最喜欢避免的食物,请原谅我。

在这里似乎没人遵循特殊饮食。
菜单上没有对心脏有益或者素食的小标志。
坦白说,感觉压力小多了。
食物不是到处都要躲避的雷区。

可能是因为“大食品”在巴尔干半岛没那么盛行。
当然,你还是可以去便利店买到糖果或者饼干,但没有大型快餐连锁店(在大一点的城市可能会找到很少的麦当劳),也没有冷冻晚餐。

每顿饭都有面包(美味可口的面包),某种肉类,经常还有土豆。
他们可能还会端上一小盘切碎的生菜搭配番茄和黄瓜片。
很多食物都是油炸或者烤制的。
我吃到的东西都很美味而且饱腹。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生活方式特点

到目前为止我写的都是健康方面的优点——但巴尔干半岛并不全是这种传统的健康生活方式。

这里的人抽烟。
抽很多烟。

你可能还记得美国餐厅有吸烟区和无烟区的日子。
如果你和我年龄相仿,你可能还记得所有人都能抽烟的酒吧。
还有去酒吧后的第二天早上,身上满是别人香烟味的那种难受。

在这里,我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是烟民。
重度烟民。
当然只是一部分人,但还是非常普遍。
很多餐厅有户外露台供烟民使用,但在大多数场所,室内也可以抽烟。

我现在住在城市广场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宾馆”(汽车旅馆)。
昨晚因为外面聚集的人群抽烟产生的烟雾太浓烈,我不得不关上窗户。
我打开空调然后睡得很香。

和美国的生活方式对比

其实人类本来就是适合活动的——但我们没有做到,至少没有做到应该做的程度。
也许如果我们采用更多这样的策略,我们就能活得更久更健康。

我们不应该从家里开车到电梯,坐电梯到办公格子间,再到商店等着东西被送到车里,也许我们应该考虑多活动。
我知道我在家每天会带狗狗散一两次步,但这和使用双脚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还是不一样。
我在家每天可怜的1 - 2公里还可以,但在这里更好。

多亏了“巴尔干训练营”,我打算回家后继续这样做。
我会尽量走着去目的地,在停车的地方停得离目的地远一点,这样自然就能多走些步数。

如果你有幸来这个地区,相信我,你需要额外的锻炼来消耗掉他们慷慨提供的美味面包的热量。

(注:文中未涉及需要解释的地名、人名和专业术语,所以无相关注释内容。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travel-diary-lifestyle-balkans/
原文: https://s2.tttl.online/blog/1735947308/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