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CO:有历史,有真正发生的事情(以及为什么)
标题:塞尔科:历史与真实发生的事(及原因)
正文:
我还在不断认识到,在我所在的地区20 - 30年前发生的事件中,某些事情为何会发生。
实际上我很确定,在我有生之年,可能永远无法确切理解90年代这里暴力事件中其他事情发生的原因。
历史的进程是缓慢的,更重要的是,有些历史部分永远隐藏着。
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历史看作是一条常规的“线”,是清晰且直接的事件链,没有太多残酷真相。
有些事件或者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又或者是单独引发事件的行为,在官方历史中是不存在的。
有一些方法可以获取那些“精华”,也就是基于被认可的历史而从未发生过的真实历史事件。
有时候,事件的见证者或者参与者会告诉你这些事。
通过这种方式,你能得到历史的一些碎片,了解事件在地面上真实的样子,并且通常你会震惊地发现,“地面上的真实历史”和我们所说的官方历史完全不同,不管我们谈论的是哪个事件或者时间线。
有时候,你也能在那些分享对历史事件不同观点的地方找到这些碎片化的信息。
这些地方通常会被官方一方嘲讽为阴谋论、一群怪人等。
有时候它们确实只是为了赚钱而炮制的阴谋论和怪异内容。
但有时候其中还有更多内涵,所以这些作者受到的不只是嘲讽,还会以某种方式被封口。
真实的历史总是比官方历史更有趣。
我说它更“有趣”,是指它更丑陋、肮脏和险恶。
理想和现实非常不同。
我的一些祖先在二战中是游击队员。
其中一个在1941年巴尔干地区(反抗意大利和德国占领军)参加起义时只有16岁。
多年后,当我和他以及他的战争伙伴们在一起时,我零零散散地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
我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发现了一个年轻男子,几乎还是个孩子,和一群类似的孩子一起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抵抗“祖国入侵者”的斗争,面临着饥饿、战斗,在“每死一名德国士兵就枪决100名当地人”的命令下平民被屠杀,以及在积雪覆盖的树林里无休止地行军等情况。
我在学校也有历史课,但和官方历史也有点不同。
那些课程告诉我们一方是高尚的,另一方则是野蛮的。
后来我听到一些故事并且了解到,他们在抗击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同时,还在为“世界革命”、一个平等的社会而战,在那个社会里工人将拥有所有相同的权利,所有人都会幸福。
这是一场针对那些“只把人当作劳动力来使自己致富”的人的革命。
然后我又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拼凑出这样的观点:他们后来意识到,他们得到的社会仍然存在“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就像奥威尔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并不像他们战斗时认为的那样是个闪耀的灯塔。
我的一个祖先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得:“步枪没有嘴”(步枪不会说话)。
本质上,这意味着如果你把武器藏在某个地方,只要你不炫耀,它就可以一直待在那里。
步枪会一直待在那里,直到你需要使用它的那一刻,到时候你就把它拿出来用,而且不要跟任何人说起。
有一天当你意识到需要步枪的时候,你就拿起来用。
在共产主义社会,拥有“黑色”(非法)武器是会受到严厉惩罚的,主要是因为这被理解为如果你拥有它就意味着你反对这个系统,而在当时反对共产主义系统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但正如他所说“步枪没有嘴”,所以它在那里隐藏了很多年。
幸运的是,他没有活着看到巴尔干地区的下一场大屠杀。
那时那支步枪又“说话”了,但它是被其他人偶然发现后使用的。
下面说说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可能会得出结论,塞尔科又在讲述巴尔干地区“美好”的历史,而这些和你所在的地区发生的事件没什么关系,但这里有几个想法给你:
你永远不知道是谁以及如何操纵着你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件的线,并且基于此你的明天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现实。
为了理想而奉献自己的头脑听起来很崇高,但试着想想你实际上是在为谁奉献自己的头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议程?真正的议程可能实际上完全违背你的核心价值观和你的本性。
和老人交谈。
他们有宝贵的人生经验能教会你很多东西。
最后,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永远要有那支“没有嘴的步枪”,只有你自己知道它,让它保持这样。
只有你需要知道它,因为可能有一天你需要用到它,在那之前的日子里会有一个时期,“有嘴的步枪”或者你合法拥有的武器可能会被夺走,不管你的宪法是怎么规定的。
塞尔科在90年代巴尔干战争中,于被围困的城市里生存下来,那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食物分配。
在他的网络作品中,他给出了在最恶劣条件下生存的真实内部视角。
他会回顾哪些方法可行哪些不可行,告诉你他学到的惨痛教训,并且分享他现在的准备工作。
自战争以来,他从未停止过对生存和应急准备的学习。
不管发生什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像塞尔科那样经历极端情况。
但你有机会向他学习,学习他是如何面对数月的死亡的。
(注:巴尔干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历史上民族矛盾复杂,发生过多次战争。
)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selco-history-really-happened/
原文: https://s2.tttl.online/blog/173592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