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神风特攻队营销:为什么一家又一家公司都倒在觉醒之剑上

疯狂营销:为什么一个又一个公司栽在“觉醒”大旗下

最近,美国多家知名企业因推行“觉醒”营销而纷纷遭遇滑铁卢。
从百威啤酒与跨性别抖音网红迪伦·穆尔瓦尼的合作,到哈根达斯在国际妇女节上使用非女性出生者形象,再到耐克与穆尔瓦尼合作推广女性运动内衣,这些看似“自杀式”的营销行为,真的让这些公司一蹶不振吗?

事实上,“觉醒”营销并不总是导致企业破产。
尽管百威和塔吉特因此损失了数十亿美元,但也有分析认为,这些公司在财务上并未受到毁灭性打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营销策略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期望。

大多数消费者只是想简单地购买商品,享受生活,而不希望在购物过程中接受道德教育。
最新的拉斯穆森报告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觉醒”营销持负面看法,主要原因包括:

  1. 谄媚:公司试图对每个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但这往往被视为利用、肤浅和所谓的“美德信号”,让人感觉不真实。

  2. 自以为是的姿态:许多人不希望公司来教育他们如何生活和行为,这涉及到个人价值观。
    过于说教的公司会让人觉得被居高临下对待。

  3. 误导:在广告中替换客户群体以满足多样性和包容性要求,可能会让人感觉强迫和刻意。

然而,由于像贝莱德这样的投资集团推动相关议程,这些令人困惑的广告合作仍会不断出现。

企业平等指数(CEI)简介

CEI(Corporate Equality Index)是企业平等指数的缩写。
该指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分:

  1. 员工保护(最多5分)
  2. 包容性福利(最多50分)
  3. 支持包容性文化(最多25分)
  4. 企业社会责任(最多20分)
  5. 负责任公民(最多扣25分)

为什么企业会顺应这种趋势?

首先,当然是钱的问题。
ESG(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投资运动日益受到美国三大投资公司的推动,这些公司更关心的是取悦贝莱德、先锋和道富银行等大股东,而不是惹恼保守派。

其次,不顺应这些趋势可能会让企业失去一切。
大基金经理们可以通过影响高管薪酬、奖金和董事会成员的选举来施加压力。

文化战争

我们正处于一场文化战争中。
双方互相指责,极端言论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被迫选择立场,否则可能会面临被抵制的风险。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可以选择不购买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品牌产品。
虽然这可能不会立即改变企业的方向,但至少可以让我们保持独立性。

总之,这场文化战争可能会愈演愈烈。
我们需要警惕广告、零售、媒体和娱乐行业被CEI评分所左右,导致国家进一步分裂。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marketing-woke/
原文: https://s2.tttl.online/blog/1735880844/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