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称自己种植食物“对气候有害”。
这就是他们错的原因。
自种食物“对气候有害”?研究称如此,但为何他们错了?
如果你是生存狂,那你肯定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自种食物对气候有害。
最近,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宣称,在城市环境中自种食物可能排放的碳量是“传统”种植方式的五倍。
科学家们声称,这些排放并非来自蔬菜本身,而是来自棚屋和抬高花坛等基础设施。
研究建议,如果非要种菜,那么种植像番茄和芦笋这样的高碳输入食物危害较小,因为无论在哪里生产,这些食物都会消耗大量碳。
特别是芦笋,经常需要从世界各地空运到美国。
该研究的“绿色种植”建议包括:种植番茄和芦笋,使用回收木材和建筑材料,修理而不是更换老化的棚屋和花园床,以及种植90%的花卉而非食物,以“社会效益”抵消排放。
但这项研究甚至没有考虑自种食物相比从远处运输到城市的食品,所能带来的碳抵消效益。
我曾在一些农业山谷居住,那里的基本食材(如胡萝卜、土豆、卷心菜、洋葱)都能在50公里范围内种植。
然而,在大城市如芝加哥,你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芝加哥都会区从湖泊向各个方向延伸数十英里,尽管城市和郊区有一些不错的农贸市场,但一般来说,你在芝加哥吃的食物都来自相当远的地方。
任何能缩短食物运输距离的方法,在碳抵消方面都是有益的。
此外,这项研究还没有量化园艺带来的其他诸多好处,这些好处同样也有利于环境。
比如我开始园艺时,还是一个有多个孩子的年轻家庭主妇。
我们住在郊区,几乎到处都得开车。
在德克萨斯州,由于公共土地有限,如果我想出门,就意味着要花钱。
我们的家庭年轻、精力充沛,靠一份收入努力维持生计。
我们的郊区花园在四年内就通过节省杂货店的开支收回了成本。
然而,我几乎立刻意识到这个项目“值得”。
在花园里玩耍的时间,就是我不需要开车去城里各个游乐场或带孩子出游的时间。
随着孩子们长大,花园变成了一个无休止的科学项目,而我不需要为此付费。
我们不断喂养和使用的堆肥堆,让食物远离了垃圾填埋场。
这种家庭娱乐让我们能够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消费。
园艺还有其他心理健康方面的益处。
在一个正处于心理健康危机中的国家,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点。
正如任何技能的发展一样,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园艺,他们会学到有时候种子不会发芽,有时候晚霜会杀死植物,有时候冰雹会摧毁你精心照料的植物。
如果孩子们看着父母尝试、失败然后再尝试,他们长大后就会少一些对犯错的恐惧。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韧性。
对于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来说,能够种植自己的一部分食物会增强自信。
任何技能一旦掌握,都有利于自我形象的提升。
但种植食物尤其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和与过去几代人的联系感。
它让你与你的所在地建立联系;在芝加哥你无法种植与休斯顿相同的品种。
园艺迫使你熟悉你的环境。
在我们这个高度流动的社会中,园艺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稳定性。
所有这些都是能够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更自信、更少依赖全球贸易网络的体验的方面。
再次强调,园艺是一种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消费(对环境更好)的方式。
为什么要把这么有益身心的活动变得无趣呢?我认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是的,我认为确实有一种整合食物供应的推动力,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
独立食物生产的斗争似乎每天都变得更加重要。
就在过去的一周里,欧洲农民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以至于比利时警察开始向抗议者发射橡皮子弹和水炮。
但我认为,特别是这种让人们对一种愉快的爱好感到内疚的驱动力,与道德败坏有关。
文章中的一句话是,“……当蔬菜留给专业人士时,它们对环境要好5.8倍。
”“留给专业人士。
”我们难道不经常听到这种话吗?我的意思是,当然,有些事情确实需要留给专业人士。
我不想让一个业余爱好者来重置我的断臂。
但你自己在家里种的食物往往比你在商店里买的好,任何有经验的园丁都知道。
它是新鲜的,从来没有在卡车的后部度过一天。
“传统”种植的产品通常唯一更好的客观标准通常是价格标签。
生活在劣质食物中是令人沮丧的,认为我们不能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善我们的状况也是令人沮丧的。
我们社会中的某些力量正试图让我们变得愚蠢、无助和顺从。
这一点每年都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不断被便利、轻松以及我们应该把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留给专业人士”的歌声所诱惑。
不。
专业人士有他们的位置,但熟练的业余爱好者也有他们的位置,而且在你的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实际上,你不需要大学学位和特殊培训。
自己种植蔬菜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出去种花园。
但如果你正在寻找项目,如果你感到痒,不要让那些混蛋让你失望。
学习种植一些自己的食物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那么,你怎么想?你认为自种食物对环境有害的理论有任何价值吗?你认为这些理论家为什么想要减少自给自足?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growing-your-own-food-climate/
原文: https://s2.tttl.online/blog/1735874731/